题梵天寺
宋·守诠
落日寒蝉鸣,独归林下寺。
松扉夜未掩,片月随行屦。
唯闻犬吠声,又入青萝去。
[作者简介]
守诠,一作惠诠,北宋中期浙江杭州西湖梵天寺僧。生卒年、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无考。大约公元1062年前后在世。与同代文豪苏轼、黄庭坚均有交往,且有诗歌唱和。其作品大多不传,此诗收入《宋诗纪事》卷九十一。其诗风格幽深清远,十足林下风流。
[赏析]
“幽深清远,自有林下一种风流。”这是南宋诗人周紫芝对守诠诗作的中肯评述。(见《竹坡诗话》)自此,“幽深清远,自有林下一种风流”,广为世人论禅谈诗时所引用。苏轼喜爱小诗的清婉幽寂,追和守诠诗道:“但闻烟外钟,不见烟中寺。纲人行未已,草露湿芒屦。惟应山头月,夜夜照来去。”
诗名“题梵天寺”,实写山僧夜归。首联点明时令,烘托出晚秋凄寒萧杀的气氛,独有那古木掩映的林下寺,有一种提唱不尽的风流。眼前是松扉常启,抬头是明月如钩,明月正自在地穿行于云中,夜晚显得如此幽美僻静。唯有犬吠声伴随着衲子的静修,而且也随着夜色消失在青萝深处。蝉鸣与犬吠,以动衬静,着力渲染山中的空寂,烘托出一种永恒的静寂。而那幽深清远处,自有禅心的灵现,是忘却尘俗的觉者最为钟爱之所在。
|